2019年12月2日 星期一

亚文化观察:论扣帽子

本文为委托发布,本文观点不代表博主观点
作者:乌有先生
扣帽子属我国从古代传下来的传统艺能,不过真正发扬光大是在文革,那时候被扣者带的可是真帽子,一般都是纸糊的,而且上面写着“走资派”“牛鬼蛇神”等各种歪歪扭扭的大字,非常的气派,而且扣帽子容易的很,惹到哥们小将,或者说错一句话帽子就从天而降。作为文革的主要武器,迫害了无数无辜群众和知识分子,导致中国的文化产业停滞发展逾十年,错误归根究底在决策者,扣帽子作为形式也不是无辜的。



文革之帽子和现在的帽子基本上是一个意思,包含如下流程:我认为你属于某个群体(不管是否真的是),这个群体我认为都是**,所以你也是**。网络时代,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变得容易,扣帽子又重新死灰复燃,这是在某种程度上意料之中的,但也是我所悲哀的:扣帽子总是将对话转换为闹剧。
扣帽子者还往往自以为是,且会吸引一群同类来自我高潮,一方面源于他们对目标群体的反感,在国内这种名声大臭的典型群体有黑人(俗称为尼哥),河南人(昵称为荷兰人)国际平台上基本上就是反贼与粉红相互挖苦嘲讽,自由派极容易被扣帽子(自由派也免不得有倾向)要求消除反感是不现实的,也太过圣母了,但是做到不通过他们所属群体特征来引证是很有必要的。

为什么呢?一切争执都以表明双方的立场和说服对方为两大目的,纯粹对骂可能能获得一些低级快感,然而这种快感是毫无意义的,还不如一发手冲,快感更强。扣帽子容易把认真的互动转化为互相恶心和对骂,它一般在普通的引战型互动的初期出现并根据帽子提供的论据展开接下来的互动。在相对认真一点的互动中,扣帽子往往在失去耐心或者造不出来论据的一方出现,带动另一方也气急败坏

扣帽子另恶毒的一点,就是在看到某些表现不合意的人又符合你厌恶的群体之特征的时候颅内强行归类(众所周知,如果一个东西看起来象鸭子,叫声像鸭子,走路像鸭子,它就一定事鸭子)。这点我深有体会,在抗压吧帮当时一名名声很不好的LOL选手说了句话,就被赶着骂“蓝杂“(该选手粉丝群体的黑称)。与众人对线到了最后,有人一语道破天机:

“我怎么知道你有没有开小号?我坦白承认我是XX的黑,这点倒不用怀疑“
我从此又明白了一点——网友们对扣上的帽子从来是疑罪从有,找不到确切的证据说你不是,那你就是。
说实话,发现现在的扣帽子和文革之帽子流程趋于一致时,我着实有些悲哀。本人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向来是痛恨文化革命的。单体扣帽子尚且只能破坏个人的心情,群体扣帽子影响着实恶劣,文化革命就是主席带头号召大家一起扣帽子,影响多恶劣我就不用说了。
典型的就是前段时间狗粉丝冲击推特,将所有对香港正面表态的都划为废青。某反贼发言:“小粉红们只会把一个个温和派逼成激进反贼“这句话不无道理。
要进行有效,有意义的交流,对于扣帽子这种转进行为要及时察觉并且指正“我们一开始说的可不是这个……“,当然,仅限于扣帽子者水平比较高,而且是有和你认真讨论的意图的情况,这种情况占极少数,使得我又感到些许悲哀:不仅文化革命的阴影现在又笼罩着申国的天空,连它的刑具也一起耀武扬威。
希望诸位看完这篇文字能够把手里的帽子在要扣到别人头上的时候尽量丢掉,我说“尽量“因为此事肯定不能完全避免,然而尽力避免是一回事,任其泛滥还乐在其中就是另一回事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